数字殡葬新业态人才培养新挑战

资讯 来源:中国网   阅读量:12900    2023-04-09 12:49

这个清明节前后,已经在太子峪陵园实习了半年的吴殿鹏,将作为“铭记生命,数说家风”清明共祭活动的主持人,从3月31日开始至清明节当天,要连轴转上班整整一周。

活动现场,这位北京社会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和同事们一起通过数字大屏,实时展示虚实场景,引导现场群众以数字化祭祀方式与线上的家属共同缅怀逝者。

“数字科技殡葬对于传统殡葬的改革,体现在很多方面,首先就是祭奠的方式数字化了,我觉得,这是对殡葬这一传统行业的升级。”吴殿鹏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

这个年轻人就读于该校的生命文化学院,毕业后的主要就业方向,就是面向陵园、公墓等单位。而他这次主持的活动,是北京八宝山礼仪有限公司太子峪陵园首次采用“数字科技殡葬”理念,将现代科技与文化传统融合,展现了“绿色、生态、人文、科技”的殡葬新模式。

此次展示的数字墓位,又称“数字科技殡葬”,是一种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先进技术,融合声光电等科技手段,集数字立体安葬、数字科技礼仪、数字科技祭扫为一体的新型安葬与纪念方式。

活动现场还设有骨灰撒海、自然葬等节地生态安葬宣传区、数字墓位实体展示区、数字纪念互动区和便民服务区,为市民提供节地生态葬政策信息解读、数字墓位观摩、数字影音纪念等服务。

2022年7月,北京九礼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八宝山礼仪有限公司下属的5家墓园,分别签订了数字科技殡葬合作项目。5个园区内闲置的室内场所,进行了一系列空间改造,彻底进行了数字化升级,建设了新型的室内安葬墓位。当年11月,5个“数字墓园”相继建设完成,进入试运行。

近年来,节地生态安葬、绿色文明祭祀的观念已逐渐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今年的清明节,这些数字墓园的展示活动,在吴殿鹏看来,或许能够带来新时代殡葬新风尚。

“除了殡葬礼仪、遗体整容技术这些传统的殡葬业相关科目,我们也会学作图和剪辑的各种计算机软件。目前学校教授的传统课程,和现代的数字科技殡葬也不是冲突的,而是使用数字技术时所需要的人文基础。”吴殿鹏说。

对此,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民政与社会工作学院副院长沈宏格告诉记者,殡葬科技数字化,仍然需要文化在背后做支撑,数字技术本身只是一种技术,但是这个技术里面的内容从哪里来,才是学生在校内校外更需要学的东西。

“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就是人才该怎么培养的问题。”沈宏格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实际上,我们已经做了一些思索,现在也准备实施一些改革。从专业本身来看,我认为,开大量的课程去研发这些数字技术,并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据沈宏格介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有专门的虚拟现实技术专业,这些技术研发相关的工作,是那些专业学生应该去学的,而不是殡葬专业的学生要学的。

“那么,我们的学生应该干什么?”沈宏格反问,随后他给出了答案,“我认为,殡葬专业的学生,应该是技术的使用者,而不是技术的研发者。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在陵园的数字安葬厅内,152块小屏幕组成了3面大屏幕。在几名实习生眼中,对这些机器的操作已经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至于更复杂的维护工作,则交给了专门的技术人员来负责。

实际上,在太子峪陵园里曾经负责产品研发的鲍听,所学的专业就是通信工程。用鲍听的话说,数字科技殡葬,就是以技术为载体,来传播文化理念。

鲍听向记者展示了沉浸式礼仪厅里的数字技术,从进入大厅开始,利用雷达触控技术,墙面可以通过触碰放飞祈福灯,地板能够互动感应绽放花朵,人生微电影精练回顾逝者的生命历程,甚至,还有全息影像让逝者与亲人做最后的告别。

“我们想要让这个行业更加现代化,给传统的殡葬行业,注入技术和设计的新理念。”鲍听感慨地说。

沈宏格还记得,去年太子峪陵园还没正式开园的时候,九礼创始人王杉来过长沙,两人那时候就聊起了殡葬行业人才培养的问题。王杉对沈宏格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怕“以后没有后备人才”。沈宏格当时就让他别担心,

沈宏格表示,殡葬新业态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首先是了解数字技术。此外,殡葬专业的学生,也需要“填充数字背后的内容”。

在沈宏格看来,数字科技殡葬对于年轻一代有一定的吸引力。最主要的是,数字科技殡葬还能够解决大城市殡葬用地紧张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数字科技殡葬确实更具优势,但将来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还要看这种模式在全国城乡不同环境下的推广效果如何。

作为学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目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葬相关专业,有30多名在校生正在太子峪陵园实习。沈宏格告诉记者,这种产教融合的模式,能够帮助学生与实际工作更快衔接,帮助学生了解企业对工作的具体的要求,包括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等等。

“毕竟,技术在发展,人才培养肯定也会发生变化。实际上,这是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感慨。

来自该学院的大二学生王潇,从寒假开始在陵园实习,他的主要工作是司仪主持。王潇需要主笔为逝者写祭文,并获得家属的认可。自打他进入了工作环境,就逐步找到了擅长的方向,未来想在司仪主持方面继续深入学习。

“在学校的课程中,会模拟仪式的进行,但是在工作实践中发现,可能会出现各种状况,需要我们及时调整,随机应变。”王潇说。

在王潇的眼里,目前的学习和工作,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

传统的课程中,他们需要学习生命文化、生死哲学等内容。而在如今的数字殡葬时代,数字生命整理师可以根据家属提供的逝者生平、照片、音频、视频等素材资料,进行仪式的策划。

“数字科技殡葬,往往是针对每一位家属,都会调整服务的侧重点和核心。我们在策划的环节,有非常明显的感受。”吴殿鹏说。

他对数字科技殡葬的前景很看好,在这个年轻人心目中,这是一个结合了过去、现在、未来的行业。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友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