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来源:中国风投网 阅读量:7470 会员投稿 2022-11-08 10:38
“财富管理的起点是缓解焦虑,投资就是用顺人性的陪伴,接纳反人性的投资;用大概率的坚持,拥抱小概率的美好。”8月21日,在新金融联盟举办的“推动基金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投资者获得感”内部研讨会上,招商银行财富平台部副总经理陈微表示。
会上,四位业界代表做了主题发言,他们是:华安基金总经理张霄岭,中金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中金财富总裁吴波,招商银行财富平台部副总经理陈微,蚂蚁基金总经理林思思。证监会机构部相关负责人回应了市场关切。
来自银行、理财子、基金、券商、科技公司等108家机构的180余位代表通过线上线下参会。会议由新金融联盟秘书长吴雨珊主持,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提供学术支持。这是新金融联盟举办的第53场,也是今年第13场内部研讨会,以下为本次会议部分内容。
研讨会现场
01
坚持长期主义 把短钱变长钱
历经20多年的发展,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已跻身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主力军,最新资产管理规模已超27万亿。这一过程中,基金公司赚钱效应明显,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很多基民却没赚到钱。尤其是今年上半年,权益市场跌跌不休,更给机构和基民们上了残酷的一课。那么,投资者获得感何处寻?
“打通从基金赚钱到基民赚钱最后一公里,需要市场各方通力解决。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是行业发展的长久之道,不能只看短期的经济账。”嘉宾们形成共识,资管行业需要坚持长期主义,做难而正确的事。
提高投资人获得感,首先要把短钱变成长钱。对基金管理人而言,资金性质决定投资行为,手握长钱才能坚持长期投资、获得更高收益。
以新加坡与挪威为例。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考核的是20年的滚动收益率;据挪威央行投资管理局公布,今年上半年挪威养老金的全球回报率为-14.4%,而在2008年亏损达到了23.3%,但基于长期视角在低点坚持加仓,在之后的两三年内便扭亏为盈。中国的养老体系还处于进一步完善当中,未来,将有更多的中长期资金进入市场,为行业发展提供巨大空间。
不过,真正践行长期主义并非易事,考验着公司管理层的定力。
“就算是长期资金,也未必能实现长期投资,当考核制度赋予短期业绩过高的权重,只不过是逼着大家做短期投资。短期业绩考核的导向消灭了长期的价值,大家深知其苦,却又不得已为之。”一位来自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嘉宾坦言。
“整个行业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资产管理在战略上要回归产品本源,持续做大、做优基金。此外,应引入更优的长效激励机制,从基金公司到渠道端,让每个一线员工的业绩都能与长期AUM挂钩。”吴波认为。
在产品设计的层面,鹏扬基金总经理助理、首席市场官宋扬建议监管层规范标准,引导发行阶梯化赎回费率的产品,提高短期赎回费率。“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壮大,前提都是尊重人性。持有时间越长,赎回费率越低,将有效增加客户对长期投资产品的接受度。”
02
规模需与能力匹配
基金营销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坚持长期主义,还需要处理好资产规模与投资者收益间的关系,不能唯规模论英雄。
“产品净值上升时,往往是客户规模扩大的时候,但接下来往往也是亏本、老百姓退出的时候。”有嘉宾指出,无论是机构还是基金经理,管理规模都应有边界,这个边界与能力匹配。要保证客户的利益,必须将资产规模控制在能力范围之内。
林思思表示,管理规模和投资者体验不是翘翘板,而是支撑公募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的两个机翼,缺一不可。倡行“规模克制”和“规模适配”,提升投资获得感,是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为帮助改善持有人投资体验的一种责任。
宋扬建议监管在更大规模和范围鼓励发行基于业绩获取报酬的公募基金,把管理能力、公司利益和客户利益绑定,从而避免基金经理过度追求规模,导致收益下降的矛盾。
南方基金的副总经理李海鹏认为,基金公司应该深耕投研能力和科技能力建设,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将中长期投资业绩、投资者盈利、销售保有规模等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的指标纳入绩效考核范畴,相应需要弱化规模排名,短期业绩、收入利润等指标考核比重。
张霄岭建议推动公募基金个性化、差异化发展。他表示,当前,公募基金行业面临着产品同质化的挑战。“不可能每家公司都跻身规模前10大基金公司行列,应该鼓励发展精品化的资产管理公司。”
03
让基民赚钱需扭转三个错配
回到产品视角看,基金产品与基民特征的错配则是基民不赚钱的根本原因。吴波认为,这当中存在三个“错配”:一是风险错配,同一个基金难以匹配保守客户和进取型客户;二是期限错配,同一个基金难以服务同一个客户的不同投资目的;三是认知错配,同一个基金难以服务不同认知的客户。
要扭转这三个错配,应该怎么做?
在进一步消除风险错配上,陈微针对基金销售适当性要求,提出两点思考。一是风险匹配规则未纳入投资时间因素。不同期限的投资风险不同,风险比较高的产品,如果可投资的时间足够长,风险属性将发生变化。二是风险匹配规则未考虑组合风险概念。对于A1客户,如果R5产品只占5%,不见得就不能购买;反之,A5客户也不见得就适合满仓配偏股混基金。
张霄岭指出,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三类零售投资者,分别是银行客户、第三方互联网客户和券商客户,他们的风险偏好和理财知识差异巨大,需要更为体系化、科学化的风险分类和投资者适当性甄别。
“在基金投资中,持有时长与盈利概率高度正相关。靠选基金改善盈利体验不是大概率事件,冠军基金、爆款基金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沦为平庸;而持有时长是基金投资中的大概率因素。财富管理的起点是缓解焦虑,投资就是用顺人性的陪伴,接纳反人性的投资;用大概率的坚持,拥抱小概率的美好。”陈微表示,解决期限错配,核心是要分清楚钱的时间和风险的属性。客户并非所有的资金都用于基金投资,做好财务安排,才能有耐心去等待高风险投资的钱产生收益。
投资是认知的变现。张霄岭强调,要重视并做好投资者教育,这需要行业协会、资产管理机构、财富管理机构等市场主体共同推动。投教最重要的部分是让投资者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了解各类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这样才能在市场波动中实现拿得住、买得准。尤其是当前零售客群年龄结构日益年轻化,45岁以下的客户占比达到76%,需要重点加强对这类投资者的教育。
04
投顾的核心是与客户利益绑定
随着以产品为中心的“卖方销售”的短板与弊端凸显,近年来,券商、银行与基金公司都在积极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买方投顾”转变。
“我们做买方投顾业务,一方面,一线投顾提供的服务不再是单只基金,而是资产配置;另一方面,从考核上让一线投顾关注到客户的整体收益率,激励机制是客户AUM的管理费而不是销售单只基金的佣金认购费。”吴波称。
盈米基金CEO肖雯表示,投教和投顾的本质是围绕客户进行投资逻辑和投资理念的一套传播和服务。投资者必须理解的是投资逻辑和投资理念,至于如何选品与调仓,依靠投顾全权委托就能实现。
林思思介绍,蚂蚁基金通过“一选、 二配 、 三拿住”的基金投资方法,在切实推动着投资者行为的转变。金选2.0通过选品过程中的透明度和买方化,从“授人以鱼”转向“授人以渔”,希望帮助投资者知其所以然。同时,也希望帮助投资者理解,选品是一个开始,更重要是做好配置和长期投资。具体包括三方面,一是帮投资者更好地“读懂”基金,好基金内涵是综合的、不是买完当下就好;二是从配置的视角和框架,向下去理解每一次的微观投资;三是把服务过程透明化,投资者“拿得长”的前提是,对过程有了解、对结果才更可能有科学的预期。
有嘉宾一针见血地指出,基金投顾业务的核心是与客户利益绑定,“抗跌”是基金投顾组合的一个重要特点,在牛市时未必跑得赢自主交易,但在市场下行阶段表现优于大市。投顾业务发展好了,“基民不挣钱”的问题也会得以缓解。
不过,在我国基金投顾还是新生事物,在成长路上难免面临一些挑战。基金投顾试点启动近三年来,有值得总结推广的经验,也有些许杂音,行业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另外,老百姓为服务付费的习惯尚未养成,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这个行业的发展。
在提升投资者获得感上,也有嘉宾认为,FOF是一个落地性强、颇为高效的方案,“FOF本质上是投顾,形式上是单品,通过产品管理费的形式统筹客户与管理人利益。大力推动FOF的发展,不失为提升投资者获得感的一条现实路径。”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上一篇:柚子为什么一半红一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