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来源:东方财富 阅读量:8699 2022-05-29 10:12
叶片长度的不断刷新带来了需求的增加,叠加售价的下降满足了下游客户的成本要求碳纤维在风扇行业的渗透率正在迅速提高业内人士郝先生告诉财联社记者,伴随着技术的成熟和规模效应的显现,目前大丝束碳纤维的价格已经同比下降了20%,达到了叶片厂商可以接受的范围今年风电叶片行业对大丝束碳纤维的需求远大于去年,在市场上有点难找
为满足市场需求,上海石化,吉林化纤,广维复合等企业加快建设大型丝束碳纤维生产线5月,年产6000吨碳纤维的吉林化纤项目第一条风电用大丝束碳化生产线投产与此同时,上海石化2.4万吨/年原丝,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正在加快建设进度,首条大丝束生产线完工率接近80%
财联社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前驱体生产大户吉林碳谷该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今年以来,风电行业需求增长较快,其他行业需求也有所增加公司新增产能计划较多,将根据市场需求推进建设速度
对风力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
资料显示,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高于90%的无机纤维,由有机纤维在高温下热解碳化而成具有耐高温,耐摩擦,导电,导热,耐腐蚀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新能源设备,工程机械等行业
碳纤维硬度高,重量轻,适用于大型风力发电机叶片目前,碳纤维已经呈现出取代玻璃纤维的趋势可是,出于成本考虑,风力涡轮机叶片中使用的碳纤维是低成本的大丝束碳纤维产品
风电叶片是拉动碳纤维需求增长的主要引擎,今年呈现加速趋势主要是因为维斯塔斯解决了碳纤维板应用于风电叶片的技术难题,将拉挤碳板用于风电叶片设备供应商香港通宇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财联社
2022年,风力发电机叶片长度不断被刷新日前,时代新材制造的TMT185陆上风机叶片长91米,是当时世界上完成静力试验最长的陆上叶片,4月7日,中科宇能与金风科技联合研制的SW/GW93叶片SZ)长达93米,创造了世界上最长的陆上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新纪录
对此,前述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解释,碳纤维减重效果明显,90米以上的风叶都需要使用碳纤维目前,大型风力发电机的比例在迅速增加,相应的叶片也越来越长,对碳纤维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此外,售价下降也成为碳纤维需求增加的另一个催化因素此前,碳纤维的高价以成本降低的压力威慑风电行业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规模效应的逐步显现,碳纤维的成本和销售价格不断下降,大丝束碳纤维的价格已经达到风电企业可以接受的范围郝先生介绍:生产企业从规模,技术等方面降低成本比如拉丝技术成熟后,以前不能用的前驱就可以用了
他进一步表示,目前国内T300级48/50K碳纤维市场价格指140—145元/公斤以前油价低,原材料价格低,碳纤维价格能达到110元/斤
对此,吉林碳谷证券部工作人员也表示,伴随着公司产能的扩大,碳纤维原丝价格仍有下跌空间。
首创证券认为,得益于全球碳中和背景下风电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以及叶片增大背景下碳纤维渗透性的提升,未来风电叶片仍将是拉动碳纤维需求增长的主要引擎2021年全球风电叶片使用的碳纤维将达到3.3万吨,预计2025年将达到8.06万吨,CAGR为25%
相关企业加速扩产。
根据消息显示,目前碳纤维行业有效产能高度集中,上海石化,吉林化纤,广维复合,吉林碳谷等国内企业纷纷布局大束碳纤维产能,均有望受益于风电叶片趋势带来的大束碳纤维通透性提升。
事实上,上述头部企业的收入增长也印证了行业需求的变化其中,近三年来,吉林碳谷24K/25K产品销量复合增长率约为86%大量的大丝束碳纤维是由于对风力的强烈需求
其中,上海石化公司具有原油—丙烯腈—原丝—碳纤维—复合材料全产业链一体化的优势公司24000吨原丝和12000吨48K丝束碳纤维项目已经启动目前,第一套单线产能2000吨/年的48K丝束碳纤维生产线将于7月18日建成投产预计一期6000吨/年生产线将于今年建成投产
吉林化纤方面,公司持股49%的吉林宝晶拥有8000吨/年的大丝束碳纤维产能,计划到2025年形成12000吨/年的碳纤维产能此外,该公司将建设一个12,000吨碳纤维拉挤板的新项目
原丝方面,吉林碳谷已形成小丝束,大丝束齐头并进的局面,柔性产能4.5万吨/年是国内唯一一家大量销售大丝束碳纤维原丝的企业,约占国内原丝消费量的50%计划在未来2—3年内增加15—20万吨左右的前驱体产能
国内现有产能主要以前述公司为主,与此同时,各种资本正在涌入市场,准备抢占碳纤维市场的红利根据目前公布的项目上马计划,未来几年中国新增碳纤维产能有望超过20万吨,上市公司如方大炭素,万华化工(600309SH)也在加速进入市场券商研报分析,中国碳纤维领域可能出现一家千亿体量的上市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碳纤维在风机叶片上的应用越来越多,一些下游风机企业正计划介入该领域,为产业链提供支持"据我所知,主要的整机公司都有这个计划."郝先生说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