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来源:中新网 阅读量:18223 2022-07-31 18:25
标题:40年栽培枣树,他把枣树变成了民族团结的和谐之树。
盛夏,河南新郑郊区的枣树已经结出了绿色的小果实在3000多公里外的新疆若羌县,百万亩灰枣树正开着鲜艳的黄色枣花
在枣树管理的关键时刻,身在新郑的石菊斌不时与新疆枣园基地远程视频,了解枣树生长情况。
如果说羌族红枣与新郑红枣有着特殊的缘分,一颗红枣在新时代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赞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石菊斌感慨道
今年61岁的石菊彬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思念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他的家乡新郑市孟庄镇,素有中国红枣第一镇之称,怀揣着做强做大红枣产业的梦想他和枣打交道已经40多年了40年来,不仅带动了新郑的枣农致富,还在新疆推广种植了新郑大枣,孕育了塞外富民特色产业
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扩大货源,石菊彬带人到新疆若羌收购红枣当时的若羌红枣因为地处偏僻,物流不畅,被养在闺房无名石菊彬等人的到来激活了若羌红枣市场,原本无人问津的红枣卖了个好价钱从此,一枚红枣在新郑和新疆的人们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为实现产业化种植,由好想你牵头,新郑市相关部门支持,与若羌县,阿克苏市政府联合推出送人员,送技术,送枣苗等一系列措施,通过标准化种植,将新郑的优良大枣品种选育推广到新疆。
从2000年开始,每年一次到新郑收枣苗,成了新疆枣农的例行约会。
他们一般都是春节到新郑,呆一个多月这个时候,我们就是一年一度的老友聚会史菊彬说,新疆同胞到了新郑,他会邀请他们一起在家里过春节,吃团圆饭,放烟花,唱歌跳舞在新疆,枣农也和汉族打成一片,等着枣树苗长大,像一家人一样,同吃同住同劳动
回忆起那一年,石菊彬满脸笑容:以枣为媒,我们和民族同胞结下了亲。
通过移植枣树苗,百年枣树接穗,具有新郑基因的枣树,在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沙土碱性,雪山融化灌溉的新疆,跨越山川生根,生长经过近30年的连续种植,若羌,阿克苏等南疆地区已被枣林覆盖得密密麻麻深秋,戈壁滩上挂满了红红的熟干红枣
伴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好想你在若羌,阿克苏,哈密等地投资了多家红枣深加工企业在消化红枣产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以哈密的深加工冻干果蔬产品生产线为例仅2021年,该公司共收购水果6120吨,进一步拓宽了果农的销售渠道
截至目前,好想你在新疆累计投入60亿元用于原料采购,使百万枣农脱贫,斥资5.05亿元在新疆建厂,种植基地,拉长产业链,2000多名技术人员被派往新疆教授技能在石菊彬及其团队的不断努力下,一颗红枣实现了七十二变,产品附加值越来越高,创造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石菊斌让枣农过上好日子,让农民变成产业工人的梦想实现了
从最初的红枣收购,到工业化种植的推广,再到工厂的投资和现代化深加工生产线的布局,在好想你的带动下,新郑市已经成为河南地区与新疆联系最紧密的地方在孟庄,薛颠等红枣重镇,每年有近1.2万人在新疆从事红枣种植和加工,新郑市有6万多名红枣技术人员对口帮扶新疆越来越多的新郑人在新疆创办民族企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一端位于中原腹地,另一端位于塞外边疆新郑与新疆通过一枚红枣实现了交流交往,书写了一段脍炙人口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佳话这些年,两地人民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因为红枣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新疆的沙漠小了,土地绿了,农民笑了史菊彬说,枣树在南疆被称为摇钱树,团结树,和谐树
在继续红枣生意的同时,史菊宾并没有停止在新疆发展新的产业2021年底,好想你开始大举投资馕产业,整合创新推出胡辣汤+馕组合,利用冻干技术,两地美食牵手,带动新疆馕成为特色优质产业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