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来源:中国风投网 阅读量:16899 2018-08-03 16:08
那些年你曾奔跑过的绿茵场,如今还好吗?那些挥汗如雨的时光,你还记得吗?那些并肩作战的兄弟,又还有多少仍然留在身边呢?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8月1日电(李赫) 北京北四环外,地铁15号线和8号线交叉在奥林匹克公园。列车一趟接一趟的进站,又一趟接一趟开出。但今后的列车上,可能会少了一些拎着球鞋、抱着足球的身影。北京国奥金冠足球场,这片一年前刚刚落成的场地,下周起正式停止对外预定,有消息说球场可能面临拆除的命运。
“我在北京踢过的场地也有不少,这块场地就算不说最好的,也肯定是前五了。”在这里踢了一年球的白伟这样说到。他周一踢了在这的最后一场球。
白伟是一家公司足球队的队员,每周一晚上球队会来这里踢球。“一般有车的就开车来,没车的就蹭车来”,他笑着说,“场地是早就订好的,差不多从开放不久就在这踢。我也是听队长说,说下周就不能用了。”据他介绍,这片球场包括一片9人制场地,一片11人制场地和几块笼式足球场地。“那天我们用的笼式的场,平时晚上6点到8点有一场,8点到10点有一场,一般前一场还没结束,下一场的人就来热身了,但周一我们离开时,还没有人来接场。”
白伟说,虽然之前就有传闻,可他也是才知道和这块场地的缘分,真就这么快就走到尽头。说到最后一场比赛,他说:“和平时其实没什么不一样,只是互相开玩笑说,这也算是我们在这片场地的告别赛了。”
他告诉记者,由于是公司球队,虽然暂时没有场地了,但是人不会散,只是要找一块新场地了。“最初是在一个公园踢,那的场地几乎没什么草,容易受伤,后来就来这了,现在这块场地不能用了,以后可能回去吧。” 他说,重新找一片场地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但也不太容易。“一般出去踢比赛,了解到一些场地情况,或者朋友之间互相推荐,合适了就去看看”。用他的话说,找场地“就像租房子一样”。而某种意义上说,刚刚失去了“主场”的他们,是钢筋混凝土丛林里的“游牧者”——逐球场而栖,找到一片合适的球场,安定下来。
幸运的是,在这一次的“转移”中,他们没有损失同伴。但不是每一个“游牧群体”都能这样全身而退。
资料图:业余球员赛前加油。中新网记者 李美多 摄
鲁朝家住北京西四环。因为机缘巧合,并不会踢球的他,禁不住同行的撺掇,曾经加入过一支场地设在东四环外的草根队。队友多是他的同行,踢球既是强身健体,也是联络感情的机会,距离虽然有26公里,但用他的话说“也是可以接受”。在松散的草根队伍,球场的选择是他们达成的共识,综合了各方面因素,一定程度上也是维系关系的基础,是连结这样一群人的纽带。
每当回忆起这群人,他想到的都首先是那片记不得名字的球馆,和馆里淡淡的塑胶味。“球馆不大,业余踢一踢没问题,尤其像我这样不会踢的。要是球场太大了,可能人家趟一脚,我连转身都转不过来。”说起曾经的队友,他有很多愉快的回忆:严格到近乎强迫症的队长、年近六旬的老爷子、一跑起来就汗流浃背的小伙,还有时常一起玩耍的黑人小伙……
迁移的时候还是来到了,这次的原因是老板计划把球馆改建成羽毛球馆。在这次转移中,纽带断了,他就成了与羊群走散的那一只。“后来球队又在东北四环找到一片场地。太远了,为踢一场球犯不上,不少队友们联系渐渐断了,还挺可惜的。”
根据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CTBUH)研究报告显示,在2016年拔地而起的128座摩天大楼(高度超过200米或656英尺)中,有84座来自中国。在过去的5年里,中国几乎每年都会在这个榜单中占据头名。资料图为2016年3月12日,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建筑总体正式全部完工。中新社记者 申海 摄
相似的故事几年前也发生在了同样寸土寸金的深圳。2014年的9月1日。位于深圳莲花山脚下的展鹏足球场结束了长达12年的运营,这座号称深圳最大的业余足球场每周可接纳约300支业余球队,在这之前已经有了超过8个球场被陆续拆除。而根据当时深圳市国土规划委的修编草案显示,这片绿茵场将被两栋高档写字楼取而代之。
这样的决定引起了不小风波,曾经陪伴过这片球场的人们选择用献菊花、捐球衣、打出“永别”横幅等特别的方式来告别莲花山球场。一张妈妈带着孩子来向展鹏球场告别的图片至今让人记忆犹新。甚至有球友组织了超过两万人参加的投票,呼吁保留球场。而他们所要留住的,除了球场,可能还有绿茵场上一起奔跑的身影和场下的欢笑;而他们所纪念的,恐怕也包括那些年一起踢球、一起擦汗的时光。
资料图:中关村。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不只上场踢球的人,场下的人也会因一片球场而念念不忘。
“中关村大操场就在中关村二桥边上,那个操场很早。我记得上小学那会儿,这操场已经有三十多年了,可能还要多。”西希在回忆时说道。她看球,也爱说,聊到这个话题时她想了想,一字一顿地说出“中关村大操场”的名字。
她说,她爸爸那时在那踢球。“那个时候大操场是四百米,标准的四百米,什么都没有,大家没事儿就跑个步。有人踢球,但是场地有点破烂。我记得那会儿每周日还有集市、早市,特别好玩儿,摊煎饼的,卖小玩意儿的,哎哟,特别特别逗!”说到这,她有些眉飞色舞。
大概2000年以后那里改建,大操场就成了一个小操场:“也就二百米。我们说,完了、这地儿都没法儿待了,没法儿去了。”其实后来,这片小操场也经过修缮,有了绿地,有了健身路径,还有了篮筐,但只留了一小块踢足球的地方。“场地小了,但是好像更美观了,功能齐全了,所以你说这是好事儿还是不好呢?”她最后这么问到。没有答案。历史的车轮碾过,“破烂”的大操场变成了“美观”的多功能场地,但西希说到后来的小操场,却总感觉少了先前的兴奋劲儿。
资料图:业余足球比赛中。
据北京市体育局2016年1月30日发布的北京市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截止2013年12月31日北京市拥有足球类场地295个,而之前一次普查,2003年这一项目的普查数据则为93个,涨幅巨大。随着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现在这一数据可能更多。正如白伟所说,找一片球场固定的踢球固然说不上容易,但也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能够寻回那个曾经寄托青春梦想的共同的纽带,能让所有宝贵的记忆残片,连接起来重新聚成一片。
那么,奔忙在家庭和单位两点一线的生活中的你,是否也会偶尔想起,那些年你曾奔跑过的绿茵场,如今还好吗?那些挥汗如雨的时光,还能记得吗?那些并肩作战的兄弟,又有多少仍然出现在身边呢?(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姓名为化名)(完)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