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华日报》庆生的青春分享会是一场干货满满的经验传承会

国内 来源:东方网   阅读量:13135    2022-01-12 12:51

日前,在抗日烽火中诞生的《新华日报》迎来84岁生日当天上午,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西大厅五彩气球飞舞,喜庆热闹老中青三代新华人欢聚一堂,向报纸创始人雕像献花,缅怀先辈,并以一场别开生面的青春分享会,为正青春的报纸庆生

忆青春:难忘的采访经历,宝贵的职业财富

84载春秋,84载风华《新华日报》始终勇立时代潮头,充满青春朝气和活力,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新华青年锐意进取,接续奋斗

坐着满载方便面和大蒜的车向震区出发,坐车时间超长,在陕西汉中街头一家小饭店写出第一篇稿子《新华日报》记者翟慎良分享了自己参加汶川地震救灾报道的难忘经历和体会报道重大突发事件,既是主流媒体应有的担当,也是年轻记者的宝贵历练报道中,要处理好大与小,快与慢的关系他告诫年轻记者,面对突发事件大新闻,要从小切口小细节写起,要对得起宝贵的报道经历,写出沉甸甸,有深度的稿件

参与突发事件报道,十分考验记者功力,却也是记者职业生涯的宝贵财富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地震发生后,记者王世停和同事第一时间赴震区报道1800公里,4种交通工具,历时10个小时才抵达震区在裂缝墙下写稿,排队领泡面,在操场上睡觉这些经历,这些故事,王世停仍历历在目

从雅安市去芦山县最为艰难王世停清晰记得,两个摩托车司机,一个姓肖,一个姓冯我们问能不能去芦山县,他们说,那哪能去,地震了进不去!当听说我们是《新华日报》记者,要去救灾报道时,他们说,你们从江苏那么远来帮忙,今天豁出去了,带你们进去!就这样,60公里山路,4个小时的摩托车,到了现场当天发回的报道结尾,他动情写到夜幕降临,我们终于看到了满目疮痍但灯火通明的芦山县城他说,作为党报记者,这段经历后,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他都告诫自己时刻保有向震中出发的勇气和行动

2013年雅安地震,2015年湖北监利沉船事件,2016年盐城阜宁风灾摄影记者万程鹏都亲历现场,拍下了突发事件中震撼人心的细节画面每向前多走一步,就多靠近新闻事件一步万程鹏说,每次出发都有英雄出征的感觉

追忆青春故事,记者王宏伟最难忘的是十几年前采访周键和其小伙伴的经历周键是位有智力障碍的唐氏儿,爱德面包坊的LOGO就是以他的形象设计的在爱德面包坊,周键们和普通人一样,平等地参与工作,享受有尊严的人生

爱德面包坊存在了15年,现在还在,周键们让我们相信,人世间有多少苦难就有多少关爱王宏伟深有感触地说,这次采访深深影响了他的职业生涯在他看来,心里装着人,笔端书写人,这是《新华日报》老字号屹立84年不倒的密码之一心怀国之大者,一定要用脚步丈量新闻理想和职业生涯,立身坚实大地,心怀浩瀚星空

传经验:但求新华好,不分你和我

为《新华日报》庆生的青春分享会,也是一场干货满满的经验传承会。

2022年是记者刘庆传到报社工作的第十六个年头,他获得过8个中国新闻奖,其中有3个一等奖他从三个本子出发,分享了自己的工作感悟刚工作时,当时的评论处处长王伯森的采访本令我印象深刻刘庆传说,本子里密密麻麻记载着各种数据,案例,观点,一篇标题为《用好打工经济》的手写稿一气呵成类似的另一个本子是曾经担任过评论处副处长的陈刚,他随身携带本子,无论是饭桌上还是采访中,听到好的观点,都记在本子上,积累成自己的知识怀揣兴趣,成为‘稿痴’,才有了一篇篇精彩的评论如今,这‘采访本’传承到我手中刘庆传说,一篇评论,看似是一两个小时的写作,背后却是十年如一日的积累,没有一点拼命精神和吃苦本领,是写不好评论的

记者陈立民现场分享了她与《新华日报》的三个第一次,分别是她第一次撰写快评,时论和辛仲平署名文章的进级历程她感激地说,每一次成长都离不开前辈指导,前辈身上传承着但求新华好,不分你和我的精神从选题到写作,新华前辈手把手地教,就连周末也乐意逐字逐句帮忙修改稿件拥抱新人,宽容新人,包容不同的人,不同的稿子,这是新华一以贯之的风范

记者冯圆芳回忆了自己刚入职的情况当她苦恼于无稿可写,将心声写成记者手记,收获一片关注而小得意时,内参部主任林培主动提醒她:相较于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底层老百姓,无稿可写的悲哀又算什么呢谆谆教导她要更多地了解真实社会

特别让我感动的是,一位前辈,愿意因为你的一篇不成熟的文章,特意找你谈话,去帮助你形成正确的新闻观,从中我看出的是新闻人的风骨,理想冯圆芳说,前辈的提醒,让她牢记要更关注自己的表达之于他人,之于社会的意义,要站在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待自己表达的意义最重要的是我们是摆渡人,我们所有的表达是为了更好地到达

初入职场,感到压力大在所难免入职一年多的记者韩宗峰说,就在他焦虑时,评论部传下来的几本剪报本给他提供了学习抓手剪报本上,每篇纸张泛黄的稿件都是鲜活范本,启迪他要把工作当学问做,把职业当事业干,在对标中寻找差距,缩小差距

话期望:用奋斗礼赞时间,用追求永葆青春

对《新华日报》这张报纸来讲,84岁正值风华正茂,是又一场追梦旅程的开始。

16年后《新华日报》将迎来百岁生日报社目前年纪最小的记者姚依依畅想,16年后,百年党报建成,自己和年纪相仿的小伙伴们,已成长为那时需要的全能记者,掌握更新的技术和概念希望我们的党报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勇立时代潮头,讲好江苏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刘庆传则期望新华青年能够永葆对写稿的热爱,24小时打开信息的雷达,有点拼命三郎的精神,保留下新华的好传统。

青春是每个人的瑰宝,它不是年华,而是心境,它不是桃面丹唇,而是深沉意志,恢宏的想象,炽热的感情,是日夜奔腾的生命的永恒青春对我们每个人来讲,都是永恒的,只要保持对生命的信念,对事业的追求,我们每个人,每个单位,我们《新华日报》都是‘正青春’新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双传学在倾听分享后说,近几年,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稳步发展,新闻生产屡创佳绩,主要是每个新华人的倾情付出新华的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在报庆的特别日子里举办青春分享会,希望集团上下把目光注目到青年身上,把心血花到青年身上,让青年成为新华栋梁之才,这样新华才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分享会后,很多人移步我的新华青春记忆彩虹长廊打卡拍照这是为庆祝《新华日报》创刊84周年特别设计的,长廊顶部中间的logo设计融合了号角催征,飘扬的旗帜和84周年等元素长廊下方左右两侧分别制作了2道彩虹屏,彩虹选用19种色彩鲜艳的线条,立体编织而成,寓意着新时代新华青年生机盎然,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愿新华青年的青春色彩愈加明亮,新华之光恒久闪耀,新华精神永放光芒

万程鹏/图

曹阳 王昊晨 周天琦 王悦谋/视频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友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