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比黄金更宝贵——专家学者谈2023年中国经济

财经 来源:中国网   阅读量:18630    2023-01-04 11:01

辞旧迎新2023年经济形势如何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今起,本报将推出2023新年展望系列报道,通过专家学者的展望和预测,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消费者信心,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华泰资产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复苏将成为发展的主基调。

展望2023年,在政策支持下,企业效益将逐步好转,复苏将成为发展主基调,经济增长将继续收敛于合理增长区间,全年经济运行将呈现先抑后扬,前低后高的态势。

首先,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优化和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的出台,消费需求将显著增加积累的过剩储蓄和被压抑的消费将得到明显改善,共同支撑消费需求的明显修复,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内生动力同时,伴随着居民对就业和收入预期的提高,一些升级商品如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绿色智能家电等正处于大规模升级的窗口期,其消费需求将进一步释放

其次,在多重政策支持下,投资需求有望保持稳定由于地方政府的负债率,基建投资增速将从高位回落,难以维持较高增速,在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的背景下,制造业投资有望保持韧性,在供需两端政策支持下,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可能低位企稳,小幅反弹整体来看,房地产投资的回升将为经济增长带来增量贡献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虽然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仍会对经济起到支撑作用

伴随着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加强,外需可能下降,对我国出口,外资利用,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人民币汇率等都将产生一定影响。

尽管诸多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经济运行将面临各种挑战,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3年经济工作做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划金融,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房地产,平台经济等多个维度的政策将共同发力,为2023年的经济复苏带来更多希望和支撑

展望未来,为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促进经济运行总体向好,2023年宏观经济政策仍需积极,保持扩张,优先稳增长,促就业,扩消费财政政策应该积极进取,提高效率,货币政策仍需精准有力,继续交替使用总量与结构,数量与价格,利率与汇率等多种政策工具,尽可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疏通宽货币向宽信贷的传导,房地产政策应重点出台更多需求侧支持政策,地方政府部门仍需加大相关政策优化的步伐和力度,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设置明确的红绿灯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减少不确定性,释放经济主体投资实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商务部流通与消费研究院研究员关立新:消费供给质量持续改善。

2022年消费受疫情冲击,增速放缓,消费市场发展潜力有待释放展望2023年,伴随着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以及扩大内需战略措施的实施,消费的稳步回升将更好地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增强经济周期的内生动力

各地深入落实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将促进国内市场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好流通,促进人员自由流动,加快恢复商业和市场,实现经济发展正常化,实现经济流通顺畅和消费稳步回升。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放在扩大内需的优先位置,以消费为导向,发挥投资在优化供给结构中的作用,将促进需求拉动供给,供给创造需求,推动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倡导绿色低碳消费等措施将更好地满足居民消费需求

改善分配格局,促进共同富裕等政策的实施,将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更好地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促进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稳定经营和持续增收,支持灵活就业人员勤劳致富,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一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加快创新步伐为提高供给质量创造了条件数字化融合的深入发展,将推动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为消费市场创造更多有效的供给和消费场景并且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逐步完善,自主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将进一步提升消费供给质量

城乡协调发展有助于释放消费潜力乡村振兴战略,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将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增强充分释放内需的势能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城市旧社区改造,农村现代化进程加快,将进一步完善城乡流通和消费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消费条件

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促进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紧密结合全国统一市场的建设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把生产和消费有机联系起来,优化生产要素和产品的配置,促进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将进一步优化城乡商贸物流体系,畅通消费实现主渠道,促进国内国际双流通相互促进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研究室主任任溶溶: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激发。

展望2023年,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投资将在优化供给结构,实现数量合理增长和质量持续提升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对接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中长期投资增长潜力大,韧性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全面而深远的战略部署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的深入实施,将为未来投资增长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有利于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加快需求结构升级和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拓展投资增长新空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有利于加快释放创新投资潜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战略的实施,将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绿色发展等领域带来新的投资空间,从而形成更多的投资增长点,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助于充分激发和保护各方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提高要素质量,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为投资增长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和要素保障

围绕加快补短板弱项,提升供给质量,当前投资政策支持力度大,机会多短期内,我国在传统基础设施联网,网络强化,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布局,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动力培育,改善社会民生服务供给等领域有迫切的投资需求当前,投资政策精准发力,政策性金融工具,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一系列增量政策效应不断释放,为投资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促进全社会投资,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和短板项目建设伴随着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投资支持政策的不断完善,政府投资结构将继续优化,民间投资活力将进一步激发,投资量,质,优的后续增长将得到有力保障

有效投资可以在满足需求的同时创造新的需求,具有需求侧和供给侧促进增长的双重效应兼顾短期稳增长和中长期增动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投资将实现数量的合理增加和质量的持续提升,充分发挥其在扩大内需,优化供给结构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研究员赵萍:三大因素助推外贸。

尽管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但中国外贸规模大,韧性强,充满活力,外贸政策大有可为在加大促进外贸稳定规模和优化结构的政策支持下,外贸进出口有望呈现持续向好的态势,前低后高,总体正增长

供应链优势凸显,外贸发展大后方稳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测,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将远超预期放缓,增速将回落至2.2%可是,许多国际组织和投资银行预测,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将远远高于欧美等主要经济体数据显示,自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沿海和内陆港口吞吐量均有所增长,体现了供应链效率的持续提升和企业履约能力的更好保障

欧盟进口市场份额高,外贸规模稳定基础好虽然2023年欧美经济增速明显下降,但由于欧洲能源成本大幅上升,将出现两种适应性变化一是化工,机电产品原有需求进一步从本地供应转向进口市场特别是对中国化工,交通,新能源等产品的进口需求增加,美国对欧盟的部分进口需求也可能转移到中国2022年前三季度,已经出现了此消彼长的趋势美国从欧洲进口的化工产品占同类产品的比重下降到8.5%左右,而从中国进口的比重上升到11.5%左右二是欧洲与能源相关的制造业外迁,中国成为理想的投资目的地利用外资高增长的背后是跨国公司对全球市场布局的调整,产成品回归原市场将扩大我国外贸出口规模

拓展新市场新赛道,外贸结构优的机会很多与RCEP成员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增长潜力巨大2023年,RCEP原产地规则积累产生的政策红利将加速释放,特别是与日本首次建立了自由贸易协定关系,享受利益的企业出口规模将大幅增加在欧美产业外移的过程中,部分产业会向东盟转移,这将增加东盟对中国中间品和资本品的需求,从而带动中国对东盟出口的增长伴随着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对中亚,南亚,拉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也将增加此外,在整体推进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中国在光伏和风力发电,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等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显著提升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立言:物价会在合理区间波动。

2022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增长2%左右,与世界其他大经济体相比,这是一个相对较低的通胀率在复杂严峻的背景下,中国能够将CPI稳定在合理区间,保持小幅温和波动,是宏观经济治理难得的表现,值得充分肯定价格总水平的稳定运行为宏观经济企稳创造了有利的价格环境,有利于守住民生底线,稳定社会预期

展望2023年,外部环境将更加复杂多变,流动性环境,地缘政治,不利天气等因素仍可能给中国物价企稳带来一定挑战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做好积极应对的准备同时,伴随着经济运行总体向好,内需动能和市场活力释放,能源和粮食安全进一步增强,我国物价稳定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将明显增多

一是宏观政策环境有利有效,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中国不搞大水漫灌,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精准滴灌,将有力支撑结构优化,提质增效伴随着经济企稳和相关持续措施的稳步实施,稳定市场主体和保障就业的效果将继续显现,有助于价格总水平保持稳定

二是国家经济周期更加顺畅,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显著提升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更好地协调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打通经济周期的堵点和症结,抓住时间窗口加快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有利于供需衔接,产销互促 以及商品的顺畅流通,从而有助于稳定农产品,工业消费品和服务的市场运行和相应的价格水平

第三,进一步培育和激发内需潜力和市场活力,稳步提高市场发展质量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在很多领域都是第一大市场,市场空间广阔,回旋余地大伴随着全国统一市场建设的加快,将为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有效引导和稳定通胀预期奠定坚实基础特别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推动房地产行业平稳过渡适应新的发展模式,扎实开展保交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有利于稳定住宅价格运行

第四,结构性政策可以有效应对不利天气带来的结构性上行压力我国强化重要民生商品产,供,储,销全链条联动机制,不断提高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跨区域调运和余缺互助,统筹动用各级各类储备进行市场化调节在抵御突发因素和挑战,保障重点民生商品和基础能源稳定供应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我们有信心,有信心,有能力稳定消费价格

张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扩大就业,提高素质有新的机遇。

尽管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依然不减,结构性就业矛盾依然存在,青年失业水平处于高位,但我国就业稳定的基础没有动摇,新的就业增长点不断涌现,就业扩大和质量提升存在新的机遇。

经济复苏是就业水平恢复和创造新工作的基础预计2023年二季度后中国经济将出现反弹,这将为就业需求的扩大提供基础

内需潜力将进一步激发,消费需求的增加将促进就业需求的回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着力扩大内需作为2023年经济工作的第一大任务伴随着制约人们线下消费的因素减少,消费场景再次打开,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会快速恢复在明确预期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前提下,居民储蓄有望转化为消费支出尽管消费完全恢复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刺激消费的各种政策将加速消费的恢复,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外贸就业的高基数效用依然存在,但增速可能减弱当前,全球衰退风险日益明显,外需持续疲软,出口面临较大压力但总体来看,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近30%,供应链规模优势明显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进一步优化,以往影响国内生产的扰动因素将会减少,因此出口对就业的基数效用将会很高

各类经济主体数字化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带动就业的能力依然较强最近几年来,各类经济主体数字化转型速度加快,经济活动向数字化,线上延伸,创造了大量利用数字技术实现价值创造的新型就业形式和数字职业新的就业形式和数字职业的出现,体现了数字经济带动就业的强大能力

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有很大空间各类企业利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制造等技术改造生产车间流水线,提高生产效率各类专精创新企业加速发展,成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关键节点这些企业虽然大多规模不大,但已经发展成为行业隐形冠军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大量专业化,创新型企业的出现,也会增加对高技能劳动者的需求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友情合作